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答记者问
发布时间:2022-02-14 16:03 浏览次数:【字号:默认 大 特大】
- 信息索引号
- 014006702/2022-00131
- 发文日期
- 2022-02-14
- 公开日期
- 2022-02-14
- 文件编号
- 环监测〔2021〕117号
- 公开时限
- 长期公开
- 发布机构
- 生态环境部
- 公开形式
- 网站
- 公开方式
- 主动公开
- 公开范围
- 面向社会
- 有效期
- 长期
- 公开程序
-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
- 主题
- 城乡建设、环境保护--环境监测、保护与治理
- 体裁
- 其他
- 关键词
- 生态,自然,监测
- 内容概述
-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答记者问
显示全部表格信息
近日,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《规划》出台的背景意义、总体思路、目标任务、贯彻落实等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(一)问:请介绍一下《规划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。
答: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党中央、国务院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、管理体制改革、数据质量提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,指导推动监测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,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。
生态环境监测为服务管理而生,因技术进步而强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,面向更加艰巨复杂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,面向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,监测服务供给、体制机制、基础能力还存在诸多短板和挑战,一些新兴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支撑薄弱甚至空白,亟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。
为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,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,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规划,作为未来五年指导监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。
(二)问:《规划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?
答:《规划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,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,坚持精准、科学、依法治污方针,坚持面向发展、提质增效、科技赋能、深化改革工作原则,按照“一二三四” 总体思路谋划布局:
一张蓝图。《规划》紧密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新任务新部署,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,继承发展面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监测中长期规划纲要,对“十四五”期间主要目标任务作出统筹安排,形成一脉相承、梯次落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。
两大建设。建设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监测体系,从环保“小监测”向全社会“大监测”拓展,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,打破均质化扩张的路径依赖,注重规模、质量、效益协调发展,注重发挥国家、地方、企业、社会各方积极性。建设现代化智慧感知监测能力,打造高质量监测网络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标准化,实施天地一体智慧监测预警重大工程,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“真、准、全、快、新”。
三个导向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、掌握动态,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统领,坚持监测先行,更加突出监测对精准、科学、依法治污的支撑、服务和引领作用,强化监测网络、技术标准和制度保障的前瞻布局,用科学的手段发现问题。坚持监测灵敏,更加突出现代感知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,实现环境感知灵敏、污染追踪灵敏、应急响应灵敏,提供高水平决策支持。坚持监测准确,更加突出监测质量生命线,客观反映真实情况、科学评判治理成效,实现指标导向准确、数据评价准确、预警追责准确, 保证家底清、动态明。
四项提升。提升整体性,按照“业务一盘棋”“全国一张网”,通盘谋划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业务,推动政企、央地、部门间各负其责、衔接互补。提升系统性,着眼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要求,一体推进环境质量、生态质量、污染源全覆盖监测和综合评估,加快补齐生态质量监测短板。提升协同性,推进减污和降碳协同监测、PM2.5和O3协同控制监测,陆海统筹、三水统筹和地上地下统筹监测,城乡和区域联动监测。提升创新性,加强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装备、新业态研发与应用,打造一批创新基地。
(三)问:“十四五”期间,生态环境监测将实现哪些目标?
答:《规划》明确到2025年,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企业履责、社会参与、公众监督的“大监测”格局更加成熟定型,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,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,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,监测数据真实、准确、全面得到有效保证,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,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。
在此基础上,《规划》提出“四个一”具体目标:“一张网”智慧感知,“一套数”真实准确、“一体化”综合评估、“一盘棋”顺畅高效。
展望2035年,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制度全面健全完善,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基本实现,监测管理与业务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,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奠定坚实基础。
(四)问:《规划》提出了哪些重点亮点任务?
答:为更好适应和满足“十四五”时期生态环境管理要求,《规划》对照“提气降碳强生态,增水固土防风险”,提出8大业务领域、3大支撑保障共11项重点任务。
监测业务方面,一是支撑低碳发展,加快开展碳监测评估,部署试点工作,提升技术能力。二是聚焦协同控制,深化大气环境监测,重点拓展大气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,加强污染来源解析。三是推动三水统筹,增强地表水环境监测,突出水生态监测评价。四是着眼风险防范,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,健全分级分类监测网络。五是强化陆海统筹,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,以近岸海域为重点,覆盖管辖海域。六是注重人居健康,推进声、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,开展多尺度试点示范。七是贯彻系统观念,拓展生态质量监测,开展生态质量指数(EQI)监测评价。八是坚持测管联动,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,平战结合提升能力。
支撑保障方面,一是筑牢质量根基,推动监测数据智慧应用,提升大数据“保真打假”和大数据分析水平,优化完善评价排名预警制度。二是加强科技攻关,塑造产学研用创新优势,促进遥感、信息化、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与监测业务深度融合。三是坚持深化改革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,持续完善和增强监测领域法规制度、运行机制、基层能力、人才队伍等,实施生态环境监测重大工程,为业务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保障。
(五)问:如何抓好《规划》实施落地?
答: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我们将重点从4个方面抓好《规划》任务实施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逐级逐项分解落实任务,对重点领域建立细化清单,加强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。二是拓展资金渠道,统筹中央、地方等多元投入渠道,保障监测能力建设与运行。三是强化信息公开,完善监测结果和监测活动公开机制,督促各方落实责任义务,弘扬科学监测、依法监测、诚信监测的行业文化。四是注重宣传引导,搭建多种形式公众交流互动平台,宣扬监测系统先进典型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
相关链接:1.http://bee.wuxi.gov.cn/doc/2022/02/14/3599462.shtml
2.http://bee.wuxi.gov.cn/doc/2022/02/14/3599418.shtml